联系电话:

010-63561161

首页 > 轮播图 > 正文

支修益教授专访〡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指南引领,科学破局

0323b80c547a0902055788cc314aa0b.png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约10%-15%在初诊时已出现脑转移。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新型小分子药物的问世,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治疗水平的差异,许多患者仍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中国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系统的诊疗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挑战。

我们有幸邀请到《指南》的主编、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兼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接受专访,分享《指南》的编写初衷以及未来的推广计划。

24c07ccdc2add8eeb1b7fc951225bd8.png

肺癌防治:挑战与突破

肺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确诊患者超过100万,死亡人数高达73.3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我国在肺癌治疗领域仍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水平差异等问题。因此,整合各方资源和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新的靶向药物在脑转移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指南》,传递最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

指南推广:多渠道传播与基层赋能

在谈及后期推广计划时,支教授强调,本次指南的编写不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重要的是确保其内容能够广泛传播和应用。每位参与编写的专家都将承担推广责任,通过健康课堂、科普讲座、主流媒体等多种渠道,将指南内容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除了传统媒体外,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知识也是重要策略。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节目,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此外,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将组织系列活动,提高公众对NSCLC及其脑转移的认知。

同时,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均成立了健康传播委员会,以便更好地设计传播方案,使指南内容能够覆盖到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基层医生获取最新知识,提升他们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诊疗能力。

结语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指南》的发布与推广,实现全社会“坦然说肺癌,科学治肺癌”的目标。在此,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脑转移问题,积极推动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我们期待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一份力量。

动态推荐
  • 支修益教授专访〡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指南引领,科学破局
  • 手足情深 圆梦启航 | “手足情”公益项目乌兰行暨大型义诊活动正式启动
  • 《趣味健脑》小程序发布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携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团队将前期开发的认知训练活动进行重要升级
  • 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科研在县-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 助力基层医疗公益行 | 京郊“健康小屋”落户密云区石城镇
  • 医奖会二十年-成果篇 | 专委会建设助力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临床医学发展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
  • 未来怎么干?看懂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
  • 汇聚力量 加速打造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生态圈——“2022COE公益项目”年终授牌仪式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