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举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发布会
在全国医护人员全力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殊时期,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指导下,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发布会于2022年12月31日上午分别在北京、上海、长沙三地举办了线上、线下发布仪式、指南要点解读和新闻媒体见面会。
指南发布仪式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李梅教授主持,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和前任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做了激昂澎湃的开场致辞:新指南能在辞旧迎新之际发布,将成为未来几年临床医师规范骨质疏松症诊疗的遵循依据,也将惠及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在指南发布启动仪式后,由夏维波教授引领专家们对指南逐一进行要点解读。
首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建民教授分享的是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最近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仍处于高发病率、高患病率的状态,但是我国骨质疏松症整体知晓率、诊疗率以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率均很低。同时,介绍了新指南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增加了很多中国专家的研究成果。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谢忠建教授分享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和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用于疾病风险初筛,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仅适用于绝经后妇女疾病风险初筛,FRAX®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工具,但存在局限性,有待完善,期待建立中国人群的骨折预测工具。最后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程晓光教授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X线平片是检出脆性骨折,特别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指南新增骨小梁分数(TBS)。介绍了常规实验室检查内容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疾病诊疗中有重要意义,指南新增了血清P1NP、CTX和OC等骨转换指标的中国人群正常参考范围。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又佳教授给大家阐述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基于骨密度测量和/或脆性骨折诊断,DXA测量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如果发生脆性骨折,临床上可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可由多种病因所致,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李梅教授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适应症、疗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新指南在2017版基础上新增了米诺膦酸、艾地骨化醇和罗莫佐单抗。同时,李梅教授重点讲述了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临床关注的问题:根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治疗药物、疗程、联合和序贯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措施、治疗期监测等。
特邀上海中医药大会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介绍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7种中成药,强调不同药物在改善骨质疏松症症候方面的差别,临床上可以把症候分为寒症和热症,应个体化施治中成药。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辈徐苓教授、廖二元教授以及顾问余卫、林华、金小岚、付勤教授均对新版指南的呈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热烈祝贺,并对后期推广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并希望新指南的发布能更好指导临床医师,提高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获益。
随后,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秘书长岳华教授主持新闻媒体见面会,邀请了海上名医、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人民日报、中国医学论坛报、代谢网、医学界等媒体记者。
1、海上名医提问章振林教授:本次新版指南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与2017版有哪些重要内容增加与修订?
答:首先,5年来国内外学术的进展,对于我们来说有帮助和指导作用;其次,要与时俱进,要把新的观点、证据纳入到新指南中,更好的指导临床和服务患者。与2017版比较,新版指南增加部分西药和中成药和西药,同时根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药物,疗程、药物假期、联合和序贯治疗等多方面均有新的内容,在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增加了很多我们中国专家研究数据。
2、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提问夏维波教授:当前中国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现状?防治主要策略有哪些?
答:根据我国第7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估算全国骨质疏松症患者9千万左右,同时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的发生处于上升趋势。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在老年男性和女性50岁后差别并不大,女性50岁以上椎体骨折的患病率达15%左右。预计到2050年,全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次将达到600万。对于目前严峻的现状,从现在开始要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骨密度筛查、早期诊断、早期用药和治疗,特别强调预防骨折后患者再次骨折。
3、人民日报提问李梅教授:抗骨质疏松症目前主要药物有哪些?药物治疗选择依据是什么?治疗疗程相关问题?
答: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目前分为6大类,基础治疗,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的药、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中成药。新指南建议按照骨折风险进行精准分层治疗。药物的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药物特性,展开长期的治疗,最好建议长程序贯治疗。
4、代谢网提问詹红生教授: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药物本次指南新增了哪些内容?请具体介绍一下。
答:中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广泛,除了药物外,通过非药物当中的太极锻炼可以提高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等,此外,还有饮食疗法等。本次指南主要纳入循证医学支持度比较高的中成药,共有七种。
5、中国医学论坛报提问程晓光教授:对于目前诊断使用的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不同厂家如何统一T值问题?有何具体方法?
答:在夏教授的带领下做了研究,把各个品牌的骨密度换算公式做好,再运用到流行病学调查中,这样咱们中国的骨密度就可以统一,更好地应用临床。
6、医学界提问谢忠建教授:对于钙剂和维生素D,是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础,请具体介绍一下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如何科学规范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体钙是摄入不足的,饮食中钙摄入量只有400-500mg/d,而目标摄入量是1000mg/d,因此钙是需要常规补充。补充维生素D取决于基线情况,基线低就需要多补,基线高的可以少补,还有依据阳光照射的情况决定剂量的补充,一般情况下要补充维生素D 800-2000个单位,总体来说,需要在补充维生素D此基础上,结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效果更佳。
7、海上名医提问徐又佳教授: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脆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本版指南,作为骨科专家,如何规范管理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答:发生骨折后,首先要确诊是否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如果是,那么必须采用药物才能防止再骨折。此外,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防跌倒很重要。
8、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提问刘建民教授:骨质疏松症是常见慢性疾病,本版指南强调了分级诊疗问题,对此有什么具体看法和建议?
答: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对于它的防治不能仅仅依靠三级医院,更多地希望社区医院、县级的中心医院共同参与到整个骨质疏松症的宣教、筛查、转诊和治疗的过程。骨质疏松症没有特异的症状,比如很多患者仅仅表现身高缩短,此时应关注引起注意,社区医院需对患者进行宣传和教育。另外,社区医院需要从危险因素中筛查出高危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多,是长期的疾病,需要三级医院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后,制定治疗和随访的计划,然后让患者回到基层治疗,让三级医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骨折以后的康复和随访更需要社区医院医生的参与,因此,希望在不同级别医院中形成很好的联动。目前多地都制定了社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专家指导意见,可见专家和医生对骨质疏松症有很深的认识。
9、中国医学论坛报提问唐海教授: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压缩骨折非常常见,对于此类骨折,骨科常选用微创椎体强化手术,作为骨科专家,如何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答: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患者需要预防骨折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要预防骨折再次发生,所以术后要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骨科针对术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是欠缺的。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的患者一定要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依从性,尽量选择适用患者使用的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对骨科而言,围手术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预防二次手术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患者骨折风险分层选择个体化治疗药物。
10、代谢网提问陈林教授:对于骨质疏松症或骨松性骨折,预防跌倒及康复治疗很重要,本版指南专门撰写了康复章节,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具体建议吗?
答:康复是骨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骨质疏松症有防治的作用。对于老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无论是脊柱骨折还是其他部位骨折,一定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应处理。术后建议进行适当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骨密度增加,骨量增加,再加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联合使用使康复作用更好。康复锻炼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预防跌倒是预防骨折的关键,所以预防跌倒措施也需要跟进。
本次指南发布会由海上名医、医学界、代谢网转播,在线观看人数17816人次。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举办“关爱妇儿·普及健康”2022科普短视频优秀作品全国征集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暨颁奖盛典
-
圆满落幕丨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召开“2023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暨泌尿肿瘤年终盘点”大会
-
推进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 探索腺样囊性癌全生命周期肿瘤个体化方式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举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发布会
-
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健康科普论坛在京举办
-
圆满落幕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召开“医疗机构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总结会
-
汇聚力量 加速打造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生态圈——“2022COE公益项目”年终授牌仪式成功举办
-
“2022年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管理论坛”在京召开
-
“2022年第五届同仁眼表疾病和干眼论坛暨角膜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办
-
【圆满收官】“信息化建设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医政管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底工作总结会在线上召开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联合拍摄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公益宣传纪录片《面对》主题歌MV圆满发布
-
“同仁眼科论坛—2022临床病例讨论会”在京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