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转移性肺癌MDT规范诊疗,赋能临床实践〡“转移性肺癌MDT规范诊疗实战巡讲·锦州站”圆满举行

“转移性肺癌MDT规范诊疗实战巡讲·锦州站”圆满举行
2025年10月12日,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的“转移性肺癌MDT规范诊疗实战巡讲——锦州站”会议在辽宁锦州新世界酒店隆重举行并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特邀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并进行精彩分享,旨在切实提升转移性肺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多学科诊疗协作网络,助力临床医生精准、有效地指导肺癌治疗。
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编写专家组组长支修益教授担任名誉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波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戴朝霞教授、盘锦市宝石花医院王嵬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政华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在王政华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主席为大会致开场辞,正式拉开会议序幕。
开场致辞:
锦城聚智,共筑规范

王政华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介绍,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城市,辽沈战役在此打响,并拥有笔架山天桥、辽代古塔、千年奉国寺等众多名胜,诚邀各位在会余领略锦州独特的风土人情。谈及城市发展,王教授坦言,锦州虽体量不大,却始终秉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的精神,积极学习成功城市的经验,尤其是在医疗领域,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直紧随各位专家的步伐,砥砺前行。她特别感谢支教授、赵教授把如此重要的项目落地锦州,这既是医院的荣耀,更是难得的发展契机。王教授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推动锦州肺癌诊疗乃至整体医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并继续紧随各位专家的步伐,为辽西百姓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支修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国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超预期,形势严峻。面对这一挑战,他强调肺癌防治是重中之重,即使早期筛查发现率提高,晚期患者仍占相当比例,因此,如何精准治疗晚期患者,实现“健康中国2030”癌症五年生存率提升15%的目标,肺癌领域应走在前列。他回顾了20年来肺癌诊疗的进步,尤其在靶向、免疫、多靶点治疗及MDT模式的推动下,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支教授呼吁,全体医务工作者应全面参与肺癌防治,从预防控烟、早诊筛查到精准治疗和康复管理。同时,他强调《指南》下沉至基层的重要性,呼吁通过巡讲、网络协作等形式,让更多医生了解并践行《指南》,提升全国肺癌诊疗水平。最后,支修益教授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并对锦州团队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

赵军教授在致辞中对支修益教授关于指南巡讲的意义和推广目的的建议表示高度认同。他指出,本次巡讲既要推广《指南》,也要同步落地《中国肺癌骨转移治疗指南(2024)》;两份指南都是多学科团队共同打磨的成果。脑、骨转移牵涉学科多、诊疗难度大,其规范推广尤为迫切。尽管日程紧凑,但会议汇集了多位编写组核心专家,为辽宁同道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赵军教授呼吁,下一步要在锦州乃至全省搭建多学科协作网络,持续收集真实世界数据,为未来指南更新储备证据。他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并期待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推动《指南》在锦州率先落地,开启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

金波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肺癌因其高发病率和转移部位的特殊性,使得诊疗工作面临独特挑战。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骨转移几乎成为“必然关卡”。本次巡讲的《指南》,对于各地医生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先循证、再推广,让《指南》而非个人经验主导决策,通过践行多学科MDT模式,提升诊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金波教授期待,今天的深度交流能让大家对肺癌转移的诊治有更精准、更一致的理解和把握。

戴朝霞教授首先代表辽宁地区肿瘤医生,向远道而来的北京专家团队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她强调,此次《指南》巡讲落地锦州,是辽宁地区的一大荣幸,并特别感谢以支修益教授和赵军教授为首的北京专家们,长期以来对辽宁各地市的深厚关爱和指导。戴教授指出,今天的《指南》巡讲不仅能让大家对《指南》有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北京MDT团队带来的“实战化”演练模板,为省内同道树立了可学、可用的协作标杆。最后,她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并表示,在未来工作中,辽宁将紧跟北京专家步伐,把《指南》落到实处,为中国肺癌事业贡献更多“辽宁力量”。

王嵬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各位专家的热烈欢迎,作为曾在锦州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半个锦州人”,他对此次盛会的到来感到由衷高兴。他指出,脑转移指南电子版一经发布,便第一时间转发科室全体人员。该指南对肺癌脑转移的诊疗路径阐述详尽,覆盖了临床常见难题,为基层内科医生提供了可据可依的操作规范。王嵬教授同时指出,基层医院在转移性肺癌的诊治中普遍面临方案模糊、认知不足等问题,易受小样本研究、回顾性资料及商业推广等外部因素干扰,导致治疗差异大、规范性差。因此,统一、权威的临床指南对基层医院尤为关键。他对支修益教授和赵军教授发起的《指南》全国巡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举可将规范化的诊疗理念深入基层,对提升全国肺癌转移诊疗整体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循证为纲,
影像护航
会议第一篇章以“指南解读,实践为先”为主题。由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邓俭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深入解读《指南》推荐要点。
他系统梳理了指南撰写的背景意义、循证方法与逻辑框架,并对筛查策略、诊断路径及治疗原则进行了全景式阐述。重点围绕治疗板块,汤教授依次阐释了靶向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四大板块的循证推荐,结合最新证据级别与专家共识,明确不同场景下的优选方案与备选策略,为临床精准决策提供清晰依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麦林教授就“脑转移瘤的影像评估”展开详尽讲解,从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基础到治疗监测三大板块系统梳理指南要点。他强调增强MRI为脑实质转移首选,层厚≤1.5 mm、零间隔扫描可防漏诊;CT仅应急替代,PET限鉴别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典型病灶多位于皮髓交界,T1低、T2高信号伴强化及水肿;非典型者可呈等信号小结节、柔脑膜线状或室管膜片状强化,需用高场强、增剂量、延时间“三增”策略提升检出。疗效评价须按RANO-BM量化标准,结合MDT区分真假进展,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在“指南大家谈”环节,营口市中心医院房玮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利敏教授、沈阳市胸科医院李石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何东宁教授等专家充分肯定了《指南》的指导意义,并结合临床经验,围绕《指南》的实践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

学术前沿,
泽启新程

第二篇章聚焦“学术前沿,案鉴启思”。由朝阳市中心医院崔秀洁教授主持。

刘喆教授就“一线治疗伴CNS转移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TKI新药”进行了精彩报告,介绍了当前最新的治疗进展和药物研究成果。
刘教授系统解读了高中枢渗透性EGFR-TKI佐利替尼的最新数据。全球首个专门针对CNS转移设计的III期EVEREST研究纳入439例初治EGFR突变晚期NSCLC,结果显示佐利替尼200 mg BID较第一代TKI显著延长总体PFS(9.6 vs 6.9月,HR=0.72,P=0.0024),颅内PFS达15.2月(HR=0.47,P<0.0001),颅内ORR提升至74.3%,且颅内病灶>3个、L858R、软脑膜转移等高危亚组均获益一致。进展后约半数患者出现T790M突变,可序贯三代TKI,中位OS达37.3月。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和肝酶升高,≥3级事件可透过减量或对症控制,无间质性肺病或心肌病报告。真实世界案例显示,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者用药1-3周症状明显改善。对比奥希替尼CNS亚组间接数据,佐利替尼在更高肿瘤负荷人群中展现更优颅内控制与生存获益。该药已获CSCO、中华医学会及ESMO共识一级或2A级推荐,成为EGFR突变伴脑转移NSCLC一线治疗全新选择。

讨论环节中,营口市人民医院曲洪军教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周彩云教授、盘锦市中心医院高庆华教授、锦州市中心医院刘丹教授、北京胸科医院陈兆鑫教授等多位专家围绕新药的应用前景、挑战以及临床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MDT进行时:
京辽携手,脑转移精准诊疗实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详细介绍了“转移性肺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项目”,强调了MDT模式在提升诊疗水平中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临床单位加入MDT协作,共同推动我国肺癌诊疗迈向更高水平。
项目介绍之后,举行了隆重的协作组授牌及聘书颁发仪式。支修益教授和赵军教授代表项目组,与王政华教授共同揭开“转移性肺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辽宁省协作中心”铜牌的红绸,并一起为该协作中心的专家颁发了聘书。
在MDT进行时环节,温巧乐医生汇报了一例肺癌术后脑转移病例,该患者为53岁女性,右肺上叶腺癌术后IB期(EGFR 19-DEL),辅助吉非替尼20个月后出现多发脑、脑膜及颅骨转移;换用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后病灶持续SD+,生活自理,仅余轻度头痛,但CEA渐升。来自北京的MDT团队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MDT团队,围绕这个病例进行了多学科、全方位的深入讨论。从影像学评估、病理诊断,到靶向、放疗、手术及全身治疗方案的权衡与制定,专家们各抒己见,紧密协作,最终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且最佳的诊疗建议。
参与MDT讨论的专家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的赵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的支修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张明山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影像科的陈麦林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的李囡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的常笑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王政华教授、放射诊断中心副主任陈伟志教授、病理科杨静教授、放疗科佟玉娜教授、心胸外科殷南昌教授、神经外科张振兴教授等。
会议总结:
深化区域合作,共绘肺癌转移诊疗新蓝图


会议最后,赵军教授和支修益教授分别进行总结发言。
赵军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认为其为区域协作“开了新局”。会议不仅凝聚了锦州本地专家,也吸引了辽宁省各城市同道参与。赵教授希望借此契机,把大连、沈阳、辽阳、朝阳等地力量串联起来,北京团队将全程提供学术与技术支持。他特别看好线上MDT的前景:借助互联网转诊平台,患者免去奔波,影像、基因报告和治疗资料可实时共享,大幅提升诊疗效率。赵军教授强调,影像与病理专家的实时质控是MDT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体诊疗水平提升的核心。最后,他向王政华教授团队的精心筹办表示感谢,并向始终支持全国巡讲的支修益教授致以敬意。赵教授表示,持续深化多中心协作,必将推动中国肺癌诊疗事业再上新台阶。


支修益教授高屋建瓴地描绘了肺癌转移瘤诊疗的未来蓝图。他充分肯定了赵军教授团队的工作,两部指南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肺癌脑、骨转移规范化诊疗领域的空白,更让“中国声音”在国际学术舞台愈发响亮。中国庞大的肺癌患者人群为全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数据和研究市场,中国在此领域的指南和研究成果,正逐步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影响力。支教授强调,《指南》绝非一劳永逸,需两年一修订,通过持续下沉推广、收集基层反馈、发现研究盲区,不断提升质量;尤其要警惕仅依赖少数基因检测的局限性。他呼吁构建全国性肺癌转移瘤协作网,加快省市级协作中心和数据库建设,为指南迭代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资金与机制方面,支教授倡议多元筹措:设立专项基金、争取政府项目、联合企业资源,并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保障协作网长期运行;同时以此为载体,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政策制定。最后,他期许在赵军教授带领下,协作组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肺癌防治事业再铸辉煌。

-
深化县域交流,共筑健康基石——中国医疗手牵手工程“薪火之行”县域诊疗经验交流活动在宁海圆满举行
-
聚焦转移性肺癌MDT规范诊疗,赋能临床实践〡“转移性肺癌MDT规范诊疗实战巡讲·锦州站”圆满举行
-
“手足情”先天性手足畸形大型义诊公益活动启动,助力健康贵州建设
-
深化基层医疗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中国医疗手牵手工程“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项目在宁波圆满举办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高质量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联合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5高质量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联合诊治学术大会隆重召开
-
“薪火之行”点亮津宁基层医疗管理新思路——聚焦家签经验、专病建设、人才绩效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教授将获颁的世界卫生组织“促进健康老龄化奖”奖金捐赠给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
-
风雨无阻求知路,学术盛宴谱新篇 ——第六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青光眼及眼视光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圆满落幕
-
东西对话共谋基层医疗新篇——“薪火之行”成都站谱写社区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
2025“青光眼诊疗技术新进展”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成功举办
-
中国医疗手牵手工程"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项目圆满举办——穗通两地共探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渝京携手再启新程,共绘基层医疗新图景——2025中国医疗手牵手工程“薪火之行”重庆站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