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10-63561161

基金会动态 > 项目动态 > 正文

“同仁眼科论坛—2022临床病例讨论会”在京成功举办

  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办的“同仁眼科论坛—2022临床病例讨论会”于2022年9月3日在北京顺利召开。迄今为止,同仁临床病例讨论会已成功举办了20届,论坛秉承“搭建交流平台,增进相互友谊,培养诊疗思维,交流学术经验”的宗旨,精心选择临床病例,邀请全国多位著名眼科专家进行现场点评,针对眼科诊疗规范的掌握、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等指点迷津,互相切磋,共享临床鲜活病例对诊疗的启迪。本次会议响应卫健委疫情防控号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累计观看人次超过7万,为全国眼科同道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会议开场,首先以微电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从2011年至今的每一场病例讨论会的精彩瞬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辞,介绍了同仁眼科论坛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接下来由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同仁眼科论坛各类精彩纷呈的病例分享和专家讨论,同仁眼科论坛作为同仁眼科的品牌和特色项目,在这十余年间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为全国眼科临床交流搭建了更好的平台,也为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提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次论坛以“百年芳华路•共筑同仁梦”为题恭祝傅守静、金秀英教授百岁华诞。傅守静教授作为中国眼科泰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0年第一个在同仁医院建立眼底病组,提出“眼科专业组”的概念,推动全国眼科专业化的进程。她作为同仁医院任职时间最长的眼科主任,直至90岁高龄,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此期间,她引进推广间接检眼镜的应用、开展巩膜扣带术提高成功率、推动器械材料国产化,显著提升了眼底病的临床诊断水平,为同仁医院眼科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金秀英教授将一生献給光明事业,见证了同仁眼科64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感染性眼病研究的建设者,她参与了沙眼病原学研究的全部过程,甚至自愿成为沙眼人眼感染及衣原体毒素接种实验、疫苗免疫的志愿者。同时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眼科大家,金秀英教授将自己毕生的奖励捐出建立“金秀英眼科基金”,为眼科的医教研防事业奉献一生。两位教授热爱同仁,奠基眼科,提携后辈,鞠躬尽瘁,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本次会议除了现场的专家外,还邀请了线上的十余位眼科教授参与讨论。会议的第一个单元由范志刚教授、李树宁教授和杨柳教授主持,从一例抗青光眼术后低眼压、不明原因视盘水肿的特殊病例,延伸到低眼压相关的眼颅内压力异常导致视乳头水肿的思考,由此正式开启了当日第一轮的激烈讨论,随后针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手术设计的探讨、硅油眼难治青光眼诊疗措施的分析等临床上的疑难问题,台上讲者、线上线下点评专家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台下观众如观赏一部精彩的辩论赛,情绪随着会议进展而起伏跌宕。
 
  始终在线上点评的专家有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钱江、常青、江睿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美霞教授,中山眼科中心文峰、丁小燕、梁小玲、吕林教授,空军医科大学西京医院惠延年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俞素勤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陈长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弘教授、第二医院孙大卫教授等。
 
  线下点评专家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志中、王常观、李学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钟勇、叶俊杰、张美芬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柳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肖林、卢艳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卢弘、陶勇教授,北京友谊医院王艳玲教授,北京宣武医院刘大川教授,北京儿童医院李莉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志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教授,首钢医院李刚、刘淑琴教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胡运韬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学部李朝辉、杨新吉教授,宁夏眼科医院容维宁教授等;同仁眼科专家彭晓燕、李树宁、范志刚、姜利斌、张新媛、史翔宇、卢海、佘海澄、周海英、潘志强、马建民、梁庆丰、付晶、唐昕、刘宁朴、宋旭东等在线下参加并点评。知名专家精彩睿智的点评让论坛魅力无穷。
 
  第二个单元由姜利斌教授、马建民教授以及杨新吉教授主持,既有全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相关改变,也有罕见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由此展开了儿童及成人眼内、眶内肿瘤诊断思路、鉴别诊断、影像检查技术等多方位的大讨论,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如今,同仁眼科论坛临床病例讨论会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一个个鲜活的临床病例凝聚了许多医生数十年临床工作的智慧。在此次会议上,由魏文斌教授、周海英教授、佘海澄教授主编的《同仁眼科疑难病例精析:同仁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新书发布会启动仪式顺利举行。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发表讲话,表达了对新书发布的热烈祝贺。本书作为历届病例讨论会内容精选和阶段性总结,涵盖了眼睑疾病、角结膜疾病、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斜视与小儿眼科、眼眶病与眼肿瘤、眼视光等多个亚专科领域,其中既包含了罕见病例及疑难病例的诊治经验,也纳入了病情复杂、容易漏诊、误诊并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常见病的诊疗思辨,从病例回顾、疾病概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对病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帮助眼科医师在复杂病例的诊治中整理思路、不断锤炼,在专家的经验交流中汲取精华、全面提高,这对于提高眼科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推动眼科临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午间专题会时段,佘海澄教授为大家讲述了《8层无阻小分子——极速穿透RPE是起源于RPE下各类MNV治疗金标准》的专题,详细讲解了各类MNV的特点及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
  第三单元由梁庆丰教授、潘志强教授和宋旭东教授主持,聚焦于眼前节疾病,从眼表最常见的炎症、肿物切入,层层揭秘,由此展开对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诊疗方法的新的讨论,同时,面对长期眼表条件差、角膜上皮不完整以及RK术后角膜陈旧瘢痕下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在现场生动的病例中,由几位专家立足临床实际,结合他们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对未来相关研究进展的关注,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
  第四单元由卢海教授、彭晓燕教授和张美芬教授主持,由北京协和医院带来的一例双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的复杂病例切入,后继以内源性真菌感染导致的眼内炎等全身情况复杂的危重病例,也引发了专家们一轮又一轮的激烈讨论,随后一例由栗子刺球内异物到发现毛毛虫刺眼内移行的病例,让大家在惊异之余又不得不感叹自然生物特性的神奇,卢海教授和彭晓燕教授严肃不失活泼的主持风格亦为这一复杂艰深的眼底病专题增趣颇多,也让台上台下各位专家在后续的临床探讨中热情不减。
 
  第一日的会议最后由马志中教授进行总结,回顾了20届同仁临床病例讨论会的精彩内容,同时感谢各位眼科同道对会议的支持。同仁眼科论坛临床病例讨论会不仅为各与会专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进步的机会,更是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眼科医师,只有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断地整理思路,在与专家教授的交流学习中不断地汲取精华,才能加深对各类眼科疾病的理解和认知。
 
  第一日的丰富精彩内容告一段落,第二日上午的病例讨论如约而至。该时段由付晶教授、史翔宇教授和张新媛教授共同主持,由一例似乎常见的麻痹性斜视引发的临床思考揭幕,延续至下一位调节痉挛伴复视的斜视患者的诊疗措施选择,再到屈光术后角膜上皮下浅层混浊的治疗方式和时机思考,针对不同专科面对的临床思考与问题,与会专家不吝赐教,更让现场及线上的各位学员受益匪浅。
 
  下一时段为以“携手AI,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医联体系统眼科医生培训会。此系列培训会专注于对同仁医院医联体系统乃至全部的基层眼科医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无论在促进基层医生发现临床问题方面,还是培养年轻医生临床思路方面均能起到很大作用,年轻医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通过多学科知识整合,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会议内容以人工智能为线索,聚焦于眼科的各类临床问题,包括人工智能在眼底病的应用、人工角膜在终末期角膜盲患者中的应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诊治方法、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诊疗思路、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手术的技巧以及如何加快构建医联体。
  最后,付晶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内容进行总结,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同仁眼科论坛临床病例讨论会不仅为各与会专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进步的机会,更是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眼科医师,只有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断地整理思路,在与专家教授的交流学习中不断地汲取精华,才能加深对各类眼科疾病的理解和认知。

动态推荐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全面启动
  • 支修益教授专访〡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指南引领,科学破局
  • “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广州站会后速递
  • “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深圳站成功举办
  • 新里程 新标杆!|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发起的“2023 COE公益项目”年终总结会暨年终授牌仪式成功举办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举办“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十二届国际会议暨建院35周年及眼视光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
  • “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苏州站成功举办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成功举办2024“青光眼诊疗技术新进展”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启动“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
  • “手足情”项目再赴新疆,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专家的诊疗服务
  • 北京大学——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县域医院管理领军人才研修班成功举办
  •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4》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