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领航,助力科研”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二期)通知
为积极响应人才强国战略、托举医学人才,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强化医疗机构医学原始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更好满足中国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助力中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从2024年起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在“大医领航,助力科研”临床研究能力提升项目计划下发起了“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的科研基金。即“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一期项目。该项目是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的公益项目。
该项目旨在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帮助医护人员全方位提升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在呼吸与危重症领域、血液领域、儿科领域、风免镇痛领域、骨质疏松领域、皮肤病领域、神经系统疾病、肿瘤领域、神经内分泌瘤等多种疾病领域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水平,更好地支持我国临床医生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及提升诊疗水平,最终推动医学研究发展,增进人类健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项目开展一年来受到多方响应,目前收到全国范围内课题申请50余份,评审通过课题23份,已陆续完成评审并开始进行课题执行。目前,项目一期金额不足以支撑后续多方课题需求,所以主办方拟于2025年底继续启动“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二期)”的科研基金项目。
在一期评审通过的课题中,由山东省中青年专家投稿的课题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内容方案有较高的科学性、创新型及可行性。同时考虑到,山东省经济和人口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中青年医生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更高要求。为了契合中青年医生的临床科研需求,“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二期)”计划面向山东地区中青年医师,资助优秀的科研课题,旨在通过资助相关课题,扶持提高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水平,扶持提高研究型病房研究能力建设;
此科研基金将继续在呼吸与危重症领域、血液领域、儿科领域、风免镇痛领域、骨质疏松领域、皮肤病领域、神经系统疾病、肿瘤领域、神经内分泌瘤等多种疾病领域开展多项科研项目,面向山东区域为主。
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名称:“大医领航,助力科研”-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二期)
二、项目期限:2025年10月1日-2027年12月31日
三、资助方向:
申请人在本项目中申报的课题可在规定的研究方向范围内自主拟定研究题目。课题研究需遵循相关理论框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工作实践或已有工作基础开展研究。本项目研究方向分类如下:
1.临床研究;
2.基础研究;
3.管理研究。
学科领域包括呼吸与危重症领域、血液领域、儿科领域、风免镇痛领域、骨质疏松领域、皮肤病领域、神经系统疾病、肿瘤领域、神经内分泌瘤等多种疾病领域相关病种的真实世界研究、分析性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数据统计、实验研究以及药理学及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基金项目。
四、课题金额、数量
计划支持约50-100项科研课题,单个项目资助金额2-20万元人民币,实际以课题立项批复金额为准;课题资金仅限由基金会直接支付申请人所在机构(医院、高校、 实验机构等)。
五、课题申报和评审
本项目以面山东区域为主的中青年医师(建议30~55岁)进行招募和申请:
(一)申请人要求:
1.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需有相关领域临床/科研经验、科研项目背景、在申请单位具有执业或相关从业资格;
3.申请单位要求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具备医疗机构资质及一定的就诊人数,或大学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
4.每位研究者限申报一项课题,必须符合项目基金的支持方向并经过充分论证。
研究者/研究机构可通过申报研究课题向基金会申请研究经费的支持,研究者/研究机构按照基金会提出的相关要求提供对应的研究方案概述及需支持的资金预算。在总金额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课题方向数量上的变更和调整具体以科学研究需要为准。
(二)课题评审:
本项目计划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以评审选拔的方式,对申报课题进行评估审查。
1、评审专家参照标准:
1)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副高)及以上的专业医疗人员;
2)学术水平高,勇于创新,在相应课题领域有突出成就或较大贡献的学术成果;
3)社会责任感强,品行端正,学风优良,遵守学术规范,无违纪违法记录。
2、评审方法
1)该项目将通过项目主办方进行形式审查,并邀请评审委员会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的方式开展;
2)评审过程中,需要设盲,隐藏申请人和所在工作单位;
3)评审专家需对来自同一工作单位的申请人的项目申请书予以回避及保密。
3、评审指标:
1)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对本学科及周边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方法或技术创新性;
2)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的切入点、明确研究目标及主要设计思路,具有合理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3)课题研究的实用性:研究内容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及合理的研究进度及研究预算;
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判后,与基金会共同对申请方案择优确认资助。最终获得基金支持的项目将在基金会官网进行公示。
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所有。
六、项目管理
本项目实施需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项目执行规范》等机构内部制度严格执行。
该项目是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提供定向募捐支持。所有研究类项目的开展,要求符合国家对于GCP临床的相关要求,如涉及研究类药品捐赠,捐赠药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标准的已上市合格药品。如涉及电子化信息收集研究者应充分沟通并让患者知晓。
本项目由项目发起方进行具体执行与跟进,基金会作为监管单位将对项目进行不定期监察。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应根据与基金会签订的课题合同文件和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应的支持文件。
七、注意事项
1.该研究方案必须为申请者自行设计的研究,不能代替申请;
2.课题开展期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24个月,12-18个月内应提交中期报告,18-24个月应提交结题报告;
3.依据有关规定,课题资助费用将汇给申请者所在单位,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开具国家税务部门核准的正式票据,不可用内部行政收据等代替。申请前,请向所在单位确认能够出具正式票据;
4.研究款采取分配支付原则,一般支付比例为签订合同书后支付 30%研究经费,提交中期报告后支付40%研究经费,提交结题报告后支付30%研究经费。具体执行以最终签订课题合同书为准。
5.研究成果发表时需注 明“本研究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支持”,基金获得者应将正式发表的论文及本项目成果取得的奖励等复印件,提供给本基金会存档。
6.申请书投递渠道:
课题申请书详见附件模板,按要求填写并将相关资料提交到邮箱shenying@yxjl.org,投递需备注: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二期)-项目基金。
7.伦理批件要求:课题通过评审后,需要在本单位通过伦理审查并获得批件才能给予基金会课题资助立项,免除伦理的课题项目需要出具伦理免除证明。
8.如有特殊原因,研究项目不能正常开展,如延长研究期限等,需要研究者及时通知基金会,加盖申请单位公章,说明具体原因。
-
科研在县-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公益项目第十三批立项名单公示
-
“大医领航,助力科研”双扶双促-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二期)通知
-
医齐携手 科创未来—临床研究及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
“大医领航,助力科研”双扶双促-临床研究能力提升项目 立项名单公示
-
全息腔内治疗技术的临床科学研究申报通知
-
医齐携手 科创未来—临床研究及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
科研在县-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公益项目第十二批立项名单公示
-
复星肿瘤支持治疗科研基金第二轮通知
-
科研在县-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公益项目第十一批立项名单公示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2025年风湿免疫领域的学术交流、专业咨询、专业培训或科学研究科研项目申报通知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睿影科研基金第七期”项目课题申报结果公示
-
“大医领航,助力科研”双扶双促-临床研究能力提升项目立项名单公示